当前位置:人人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黄埔卧底> 第五百七十章(混混章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七十章(混混章节)(2 / 2)

迈出了人生第一步的张治中并没能如愿在安庆考上陆军小学,迫不得已在安徽当了预备〖警〗察,后在扬州进入〖警〗察教练所。

辛亥〖革〗命爆后,一心救国的张治中投身学生军。一九一二年,

他进入陆军第二预备学堂,一九一六年,他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次年到广东参加护法〖运〗动。一九二四年,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听说张治中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优等生,便邀请他到黄埔出任第三期入伍生总队代理总队长,授衔上校,自此,张治中逐渐步入国民党高级军官行列。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深夜,驻沪日军借口一名日军士兵失踪,向上海第十九路军起猛攻。以蒋光翼为总指挥、蔡廷错为军长的十九路军主动回击“一,二八”淞沪抗日的战幕惨烈揭开。

此时,身在南京,时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的张治中心急如焚,他认为:“〖中〗央部队散在各地,而因蒋下野,群龙无,一时未易集中。”同时,他对十九路军的处境十分清醒:十九路军单独在沪作战,孤军决不能久持,应该予以增援。

二月初,蒋介石在浦口会晤张治中。张治中向蒋介石请战:“我们〖中〗央的部队必须参加淞沪战斗才好,如果现在没有别的人可以去,我愿意去。”

蒋介石马上让何应钦调动散驻在京沪杭的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中〗央教导团,合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第五军军长兼第八十七师师长,率部开沪参战。

二月十六日,在淞沪抗战第十九天后,张治中奔赴战场。在出前的十五日深夜。他起身开窗户、面向故乡写下一封遗书:“正是国家民族存亡之秋,治中身为军人,理应身赴疆场荷戈奋战,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不愿忍辱偷生,如不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

现年九十五岁的张素我回忆说:“父亲是决心战死沙场,以誓死的决心走上抗日前线。”第二天出前,张治中把这封遗书交给了挚友陆福廷。

张治中在回忆录中对写下遗书解释得更为深入,他说:“我知道,一个〖革〗命军人先要具有牺牲精神,而牺牲精神又必须先从高级将领做起。”

自二月十八日率第五军进驻刘行镇,接替十九路军部分防地开始,直至五月五日上海停战协定签订,张治中率军经历了数十次大小战斗。

庙行一役将日军第九师团和久留米混成旅团的精锐歼灭殆尽,庙行、

江湾间,敌尸堆积如山,达三四千具之多。中外报纸也一致认为,此役是沪战中〖中〗国军队战绩的最高峰。

多年以后,张治中回忆起这次生平参加的第一次反抗外敌之战时说:“这一役牺牲是应该的,生还算是意外的了。”

一九三五年,二十岁的张素我独自登上了一艘轮船赴英国留学。

此前,她是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就离开了这所声名赫赫的学校。没想到的是,两年后她再肄业,回到了战尖中的祖国。

一九三七年“我还没有毕业,父亲就了多封电报要我回国。”张治中告诉女儿,此时的〖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你要迅速回国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当中去。

张素我回忆起当时的感受说:“我想怎么也得读完我的学士学位再回来。可是我父亲一定让我中断学业,回来参加抗战。”

一九三七年的八月,张素我中断学业回到〖中〗国,迎接她的不是父亲慈祥的笑脸,而是空前惨到的淞沪会战。

“来接我的人说,你爸爸现在在苏玥那里准备战斗了,要到前线去了,你赶快到苏玥去看一眼你爸爸。“八月十一日,张素我在苏玥见到阔别两年的父亲。“父亲叮嘱我速回南京帮助母亲,照顾好弟弟妹妹。当天晚上他便率部赴沪作战。”次日,张素我到了南京,家里也知道父亲要上战场“但没想到第二天,上海就变成了战场。我在南京待了两个多星期,母亲决定和我带着弟妹们一起迁往安徽老家”。

从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到九月二十三日,张治中不分昼夜指挥大战,以致体力疲惫至极,加上因战局不利遭到蒋介石的指责而精神苦闷。张治中决心致函蒋介石辞职,含泪告别将士离开了战场。

张素我对父亲的苦闷记忆犹新,她说:“父亲辞职以后也回到了安徽老家。他很苦闷,每天都很晚睡觉,把喜欢看的古书拿了出来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