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 236、(2 / 2)

贝德路210号,津川市反贪局三楼,侦查一科的办公室里,案情分析会正在进行,此时墙上的时钟已经指向了晚上十点。检察院党组记、反贪局局长姚海亮正在“旁听”侦查一科科长杜秋萍的“讲解”,侦查员们也不时地参与讨论,这个本来要在下午召开的案情分析会也因故改在了晚上进行。

“杜姐,我看你也不用分析了,不就是交通局、工商局那几个科长、处长吗,请来问一下不就什么都知道了。那几个人我了解,别看在外面人五人六的,屁股一准的不干净,胆子得要命,一请就得吓尿裤子……”

“王大侦探,往下听,事情如果都像你的那么简单,让市局直接抓人就是了,我们岂不是都清闲了……”

对于王伟这个下属,姚海亮的评价是勇猛过人,谋略稍显不足。王伟和杜秋萍两个人一一武,办案子带上这两个助手,姚海亮的心里就两个字——有底。

王伟的年龄比杜秋萍一岁,在姚海亮的心里,一直是想两个人“走到一起的”。他看了出来,以前王伟对杜秋萍有点心思,称呼也都是“秋萍”,但等到王伟有了女朋友后,连对杜秋萍的称呼都改成了“杜姐”。在王伟对杜秋萍有意思时,姚海亮“背地里”一直鼓励王伟,坚持,再坚持一下,也许就取得胜利了,但最后王伟的结论是“真的不适合,自己是大老粗,杜姐太优秀了”。这样的结果,多少让姚海亮有点“惋惜”,但像感情这样的事,别人没法掺和得太多,是要靠缘分的。

对于官员在仁济医院赌博的这件案子,姚海亮早就有所察觉,看似简单的案情后面一定有着更深的内幕。这也正象岳母在调研时的一样,这样一个有“涉黑嫌疑”的黄赌毒窝点,一定有保护伞在起作用,不然的话,在津川根本没法生存下去。不别的,就连那些黑道的“同行”们都不会放过这个后来的“弟”。

…………………………………………

姚海亮看了一眼杜秋萍,示意她继续下去。他从表情上便看了出来,杜秋萍应该是有了“更多的非常规了解”,而这些往往都是破案的关键。

杜秋萍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刘海,

下面,我就一下仁济医院。仁济医院在工商和卫生部门备案的真正名字是“仁济门诊部”,是市红十字会下属的一家医院。经查实,这家医院和红十字会是一种挂靠关系,并不是真正的上下级,仁济门诊部在每年向市红十字会缴纳二十万的挂靠费后,经营完全自主。

尽管这里的名字叫仁济门诊部,但在电台、电视台广告以及各种的宣传材料上,这家医疗机构都自称为“仁济医院”。从宣传材料上看,除了名字叫得大一些,这些医疗广告还是很正规的。从卫生、工商部门了解到的数据显示,这里从没有发生过什么恶性的医疗事故。

仁济医院主体办公楼三十层,一至五楼是普通门诊区。即使是普通门诊区,这里的收费也是相当的高,尽管是这样,还是有很多的患者愿意到这里来就医。

五楼以上是贵宾专区和中医养生、理疗区,这里的收费就更高,一次消费几千上万是很平常的事。二十楼以上的病房属于金牌贵宾病房,实行的是会员制,一般情况下不对外开放。这种集治疗、酒店、养生、疗养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私人医院在国外有很多,在国内可算得上是新鲜事物,即使是国内的一线城市北上广,也是刚刚兴起。正是由于没有行业规范,这里便挂了一个门诊部的牌子,只是在楼的主体上打上了“仁济”的字样。

正象宣传上的一样,仁济医院不但硬件设施一流,更是专家云集的地方,市里,乃至省里的很多专家都会来这里“友情客串”。正是这种“广纳贤才”的经营模式,才让这家医院在几年的时间里声望便超过了不少的公立大医院。

通过对仁济医院后院的监控,确实发现了不少的公车出入,在这里不乏高级别的人物。由于车子开进车库后便看不见了,只能依据车子推测车子里的人到底是谁。

还有就是这家医院的投资人了。经查证,这家医院的真正大股东有三个,其中两家是总部设在开曼群岛的投资公司,另外一个是美国的一家投资银行。而两家投资公司都有澳门博彩业的背景,真正的老板据是一个叫任有道的美籍华人,这仅仅是传言,并没有人见到过老板本人。

仁济医院能落户本市,两个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一个是张副市长的儿子张利,一个是市卫生局局长郝忠实的儿子郝维……

后续连载稍候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